陵川:寺湖柳编焕生机 助力乡村振兴路

  • 发布时间:2018-06-14
  • 编辑:张晶晶
  • 责任编辑:尚东霞
  • 来源:www.36500365.com

黄河新闻网晋城讯 “我原来在县创业孵化基地参加过保姆培训,今天又来参加柳编的培训,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又能守着家照顾老人和孩子,日子越过越好了”,30多岁的陵川县杨村镇寺湖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王建新高兴地说。

6月12日,寺湖村的男女老少百余人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,一步一步地编着花篮。

陵川县杨村镇寺湖村共217户,670余口人,全村以耕种玉米为主,产业薄弱,收入来源单一,2014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。近年来,在陵川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帮扶下,全村依靠光伏发电、万寿菊、连翘种植等产业,村民收入有了一定提高,村里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有了显著改善。尤其今年以来,为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成果,杨村镇寺湖村在县委组织部和杨村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经过前期调研和考察,确定柳编产业为该村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。

寺湖村自古就有柳编的传统,据相关资料记载,“寺湖柳编”起源于唐末宋初,兴盛于明清,因美观大方,结实耐用,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,是农家的必备之物,村里50、60岁以上的男人大都会编织,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,最后能坚持下来的寥寥无几。

而今时代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,“寺湖柳编”焕发新的生机,时代也赋予了它新的内涵,寺湖人开始由传统的簸箕、柳不络等家用日常用具,发展到现在编织花瓶、手提包、笔筒等形式多样的生活用品等来适应市场的需要。

柳条编制的条件较为苛刻,必须在3、4米以下的地窖完成编制工作,而且工艺流程也繁琐,要经过侵条、打记、编、打槽、齐边、拗、缠、整平等环节,才能编织成型,其中大多数工艺都是靠人工完成,只有这样编织出来的产品质量才过硬。

“我们不仅要把技术学到手,而且在管理和销售方面要有统一的规划,真正把柳编产业做大做强,成为一个富民的产业,为实现‘大美古陵、小康陵川’的美好愿景作出寺湖村应有的贡献”,陵川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海贵在陵川县2018年全民技能提升工程“寺湖柳编”培训班开班上说。

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内容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,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,在中央、省市县的正确领导下,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,寺湖人的梦一定能够实现,“大美古陵、小康陵川”的美好愿景也能够实现。(常宏宇)

  • www.36500365.com
  • www.36500365.com微信
  • www.36500365.com头条号
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      晋ICP备06001850号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:晋B2-20060016
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:0407189
广告经营许可注册:1401001304387